近年来,光伏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,然而也不乏相应的挑战与危机。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,光伏发电的普及率不断攀升,然而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和市场内卷,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根据国际能源署(IEA)的最新统计,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02GW,而中国光伏行业的各环节名义产能却已超过1000GW。这一数量的背后,是行业内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严重高报产能的现象。企业们往往通过虚假宣传夸大自身的生产能力,以吸引投资人进而干扰竞争对手。而技术的迅猛迭代也导致诸如P型硅料、小尺寸硅片等落后产能加速淘汰,使得整个行业的产能结构面临调整。
虽然通威股份的市场表现亮眼,尤其是在硅料、电池、组件等领域实现了一体化布局,但在内卷加剧的市场环境下,通威也不得不寻找突破口。自2015年通过并购进入硅料产业后,通威便以收购和自建的方式不断扩大产能。2017年,通威的光伏业务营收已达83.8亿,同比增长58.5%。但在随后的竞争中,硅料的强劲业绩反而压制了其电池及组件业务的成长。
2022年,通威以低价中标华润电力组件集采,瞬间引发行业震荡,众多竞争者被迫降低价格,组件毛利润率骤降至个位数。在市场情绪的影响下,通威的硅料收入在2023年出现回落,面临着能否在变化中寻找到新的收入增长点的挑战。尽管如此,凭借强大的成本控制与技术求变能力,通威仍保持着行业领先的地位。
展望2024年,通威的展望仍旧不容悲观。高纯硅的售价因市场竞争激烈而大幅下滑,预期收入将进一步压缩。然而,随着电池与组件销量的稳步上升,通威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硅料业务的损失。根据数据,预计2024年通威的电池销量将增长至88GW,组件销量增长至46GW。这表明该公司在电池及组件业务上的市场需求逐渐恢复。
预计通威的生产成本也将继续有利于其盈利水平,尤其是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优化上,极大降低了预算压力。若未来光伏产品价格再不继续下降,行业内的产能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平衡,尤其是在通威的产品品质与市场策略的调整上,合理的策略将使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。
面对光伏产业依旧严峻的市场环境,通威股份不再仅仅是温顺的“内卷干将”,而是在波涛汹涌中奋力前行的“开拓者”。在未来新一轮技术统合与产业洗牌中,这家诚意满满的光伏巨头,能否在逆风中寻得平衡,带领行业向前进,而这条“内卷”的之路,究竟能开辟出怎样的新局面,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。
在光伏行业快速变化的趋势下,通威股份的未来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正好配资-股票配资查询网站-配资平台官网-股票在线开户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